友情链接
一年新增4.2万亿!普惠贷规模逐年上涨 为何仍有客户“贷不了”?
2020年的一场疫情,让实体行业步履维艰。为了帮助实体经济加速恢复活力,国内的银行业也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:让利实体经济!
2020年的这项决策,想必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。到了2021年之后,这项政策仍然有效,而银行业让利实体经济,效果也较为显著。通过大半年的恢复,国内的实体经济,俨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 近些年来,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以及引导之下,国内的商业银行,开始加大对普惠贷款的投力度。对于普惠贷款,或许有些人不太了解。但是总体来说,这是一个利好小微企业的贷款项目。 2020年银行业让利实体经济,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,相较以往来说,也明显有所增强。这一点,从央行发布的贷款投向数据可以看出。 根据央行的数据公布,2020年年末,我国的人民币普惠金融贷款余额是21.53万亿元,同比增长24.2%。整个2020年下来,普惠贷款增加了4.24万亿元,同比上一年,增加了1.75万亿元。
除此之外,2020年的农户生产经济贷款,同比上一年增长11.5%。从这两份数据中,可以看出,2020年银行业对于实体经济的让利,力度确实不小。 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,即便是2020年普惠贷款规模扩大,仍然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,有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,依旧申请不到贷款。 被银行“拒贷”并不少见,尤其是那些征信有污点的个人和企业,在银行都是贷不了款的。即便是官方表示要“扶持”小微企业,对于一些硬件不足、软件不够的企业,银行仍然会选择“拒贷”。
企业资料“作假” 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,在贷款方面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。但是这并不贷款,所有的企业,都能成功贷款。 有不少企业,担心自己贷不了款或者数额不多,会在贷款资料上“作假”,但是银行的风控审核员,可不是吃素的。一般在调查过程中就能查清楚,一家企业是否有作假的成分。 公私账目混淆 小微企业之所以要大力度扶持,正是因为它们自身实力不够强,很多中小企业的资产目录中,几乎都是零。甚至有部分企业,会把个人资产和企业资产混在一起,公账基本就是空架子,这样一来,银行自然不会放款了。
普惠贷款范围还未全覆盖 相比于其他银行贷款,普惠贷款的“扶持”力度更强,除了个人企业之外,农村生产经营户也可申请。但是目前普惠贷款还未全面覆盖,对于部分农村地区来说,村镇银行、农商行等,是无法满足农户们的贷款需求的。 除此之外,部分企业的资质不过关,也是银行不批款的主要原因。虽然官方对于小微企业比较“关照”,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,如果连标准线都达不到,那银行也爱莫能助了。 |